
本系所秉承輔仁大學真、善、美、聖的辦學精神,配合學校校務發展計劃的內涵,並延續實踐學校國際化、整合化、精緻化、制度化的宏觀教育理念,建構本系所景觀專業的學術宗旨,以提升環境品質,服務人群,造福鄉里為主要目標;培育具有景觀專業技術兼重藝術美學之環境計劃與景觀設計之專業人才,從認真的學習態度中養成良好的敬業態度與科學精神為目的。
系所沿革
輔仁大學於1984年成立藝術學院,教學大樓興建於1985年11月,先後成立音樂系,應用美術學系,並由首任院長錢志純主教委任羅慧明教授進行景觀設計學系籌劃工作。至1989年景觀設計學系正式立案成立,招收第一屆新生,後於2002年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景觀先進賴明州博士為本系首任系主任,經歷任系主任主持系務:陳燕靜副教授(1992.8-1998.7)、張德煇教授(1998.8-2004.7),張清烈教授(2004.8-2007.7)、葉美秀教授(2007.8-2010.7),目前第六任系主任為王秀娟副教授(2010.8-迄今)。歷任系主任均學有專精,涵蓋景觀、建築、園藝與藝術各領域,專業教學因此多元豐富。本系位於藝術學院一樓及地下室,教學空間與設備充足,在輔仁大學整體優良學風與資源支持下,教師教...
系所發展計畫與教育目標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於民國78年設立至今已邁入第23年,以紮實嚴謹的設計教學培育出許多專業人才。在天主教大學所秉持之「真、善、美、聖」的教育宗旨指導下,致力於達成強調「人性尊嚴」、「人生意義」、「學術研究」、「團體意識」、「文化交流」、「宗教合作」與「服務人群」的七項目標。國家發展在21世紀因應六都(五都及桃園縣準直轄市)的定局將面臨都會區擴大與競爭、鄉村產業蕭條與轉型、自然環境劣化與氣候變遷帶來的不可預期災害等的挑戰,景觀專業關注的面向越趨複雜,必須學習的知識與技術也應同時擴大提昇。過去景觀就業以任職規劃設計事務所執行實務工作為主,協助落實公私部門對於環境建設的各種需求。自民國95年起國家考試增設景觀職系,政府機關對景觀領域人才需求若渴,因此提供進入公部門擔任相關環境政策規劃擬定與推動執行之機會,景觀專業對國家環境品質可以產生更大的貢獻。景觀設計學系因應國家發展需求與天主教大學理念,在大學部課程設計兼重專業養成與通才,除系所教育目標在景觀教育專業必選修課程加強學生環境學習與實作的機會外,同時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善用全校性「大學入門」、「人生哲學」與「專業倫理」等之全人教育核心課程,導入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人文關懷與學習思考外,也因隸屬藝術學院而有更豐富的人文藝術陶冶課程。民國91年設立研究所,在既有大學部基礎上強調環境議題的解析能力、特定主題的研究方法與設計實務的操作訓練,也著重帶領學生進入實際關懷場域提出改善策略並實際行動。為能表現景觀設計的專業價值與環境理念,因此本系在「道法自然Design...
辦學特色
系所教育理念與目標引導教學所關注的實質內涵在近年已提升至系統性的「環境設計」。學生由小尺度-「人」的生活為起始,循序漸進至學習如何正確處理「群體」、「社會」甚至「國家」發展對於環境空間與資源利用的需求與期待,並特別著重在規劃設計發展過程中不同價值觀的提出與思考辯證,尤其強調景觀專業應該堅定對「弱勢關懷」、「社會正義」與「自然保護」的理念,才能藉由專業服務提供最大公益性的環境設計品質。認真積極的學習態度需要鼓勵與培養,系所三十多位專兼任教師與學生的密切互動最具效益。透過各種形式的教學參訪與團隊合作認識台灣的人文與自然環境,藉由豐富多元的議題開啟視野,培養開放的心胸,融入自然環境更可以適度舒壓,進而引發源源不斷的學習熱誠。「自主學習」與「服務學習」是本系所重要的教育策略,大一大二與大三平日的基礎學習雖多半發生於校園中,但環境觀察能力的培養從住家周邊、從往返學校的路程與每一次戶外教學與基地調查的機會中開始,課程教師則因勢引導可能的討論。大四與研究所則積極透過服務學習與專業實習帶領同學進入社區或設定特定族群與環境的學習,讓學生面對環境中真實的使用者與各種環境情勢的變遷,學習虛心的聆聽、積極的溝通、精準的判斷與創意的設計。為貫徹設計教育之主軸,大學四年設計訓練中必修之連續課程為一年級之基本設計、二、三年級之景觀設計及四年級畢業專題設計,各年級間設計課程發展關係為縱向銜接,考慮深度、廣度之持續加深擴大,並加重理性思考面向。一至三年級設計課程為提供學生充分學習之機會,原則上採偕同式教學方式,全班分為六組進行教學,每組教學為一對一輔導及評圖討論方式進行。本系以設計課程為核心課程,因此除學校統一施測的課程教學評量外,特別針對一年級至四年級的設計課程與畢業展成果另行進行學習成效評量,以清楚了解同學在設計學習上可能遇到的障礙,即時提供給設計課程老師討論進行設計題目與教學方式的修正或強化。設計教學方面著重「Team...
未來展望
台灣地區土地面積本已不大,加上陡峭之山區約佔有 70%的土地,及可資利用的平地也多早已開發殆盡,使得我們的生活空間愈形擁擠。然而由於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及教育的普及,使得人們對於生活素質的要求提高了許多。相對的,對於環境規劃及設計工作之要求亦大不同於往昔。然而始終卻有不少開發計畫僅憑個人主觀意識或眼前短利而恣意破壞生態環境及景觀資源,導致水土保持的難題及子孫日後生活上的困窘。雖然有關方面已嘗試在法令及制度上不斷改進,然而治標不如治本,如何培育出具正確的環境規劃及設計觀念及知識,且能從事實際工作之專業人才,並使其能發揮所長,糾正目前社會上的許多錯誤觀念,提出具全盤性考慮的改善方案,才是當前務本的重要課題。而欲達成此目標則必須有具健全的師資及完善的教學計畫之教學團體來進行教育的工作。目前在許多先...
未來出路
一般言之,景觀設計學系畢業後之出路可分為下列五大類群:景觀規劃與設計:都市規劃師、都市設計師、景觀規劃師、景觀設計師、社區規劃師、建築師、景觀公職人員、室內設計師、道路景觀工程師造園植栽設計:庭園設計師、園藝治療人員、苗圃管理人員、造園技術人員、植栽維護管理人員視覺傳達設計:平面設計師、展場設計師、舞台設計、3D虛擬實境設計師、模型製作、3D空間模擬文創產業企劃:商圈策畫、藝術行政與管理人員、NGO組織專案人員、空間相關雜誌編輯、休閒產業企劃人員環境與生態保育:環境報導記者、導覽解說、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策畫人員、國家公園研究人員、生態研究員可依照不同畢業出路取向,修習適合之相關課程,詳見職涯地圖在學術領域可以擔任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研究助理,或進入相關領域之國內外研究所深造,例如:景觀研究...